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乐鱼app > 乐鱼新闻 > 行业资讯
乐鱼app:短功夫接触液氮会冻伤人体么?
添加时间:2024-04-16

  一般来说用越危险的东西越会注意,液氮的低温是大家都能注意到的,自然也就会避免跟液氮接触。但是除了特别显眼的低温性质以外,我们会注意两点:

  一是窒息的问题,液氮这种东西在室温下泄露就变氮气,自身体积迅速扩大。高浓度氮气会直接让人窒息。在我校化学系的楼外面,就有那种分离液氮的装置,通过管路把液氮直接连到系里面让我们自取,理论上说我们取液氮的时候,只要一直打开开关,是足以产生让整个系全体窒息的氮气量的。在我们系里取用液氮的地方,都设有报警器,如果氮气跑出来太多而导致氧气浓度太低【注】的话会响那种让周边区域人员撤离的警报。我们自己在取氮气的时候也会注意,虽然说周边有设计排气口,但多多少少周边氮气浓度会变高,也随时警惕着窒息的可能。

  延申出去的一条就是,如果有人想用那种大铁罐去运液氮,同时又想用电梯的话,正确步骤是:人把装液氮罐的小推车推进电梯,按好楼层,然后人出来,找另外的路径到指定楼层去把液氮取出来。因为万一液氮在电梯内泄露,人直接就窒息挂掉了。其他人看见液氮罐子在电梯里,也是不会去坐电梯的。

  二是形成易爆炸液氧的问题。一般露置的液氮还好,虽然液氮本身温度足以生成液氧,但液氧如果在液氮表面生成,也会被不断冒出的氮气冲散,没法积累到炸的程度。

乐鱼app:短功夫接触液氮会冻伤人体么?

  比较怕的是我们做实验的时候,跟双排管连接的冷阱。(Cold trap - Wikipedia)的图好使:

  这种结构,万一那个vacuum line 和 vacuum pump 连通的那个玻璃装置内部还有氧气的话,就可能被外面包着的液氮冷却成液氧,在内部沉积,液氧有炸的可能。所以用液氮的时候得小心液氧的生成这回事,外部的液氮低温和内部的含氧这两条不要同时存在。

  在我这个有机材料工作者的意识里,液氮的危险性基本都是指向冷阱中形成液氧这回事的。平时用剩的液氮我们有时候会往别人脚下撒着玩,还有次实验室里听到别人鼓捣液氮的声音,直接让我恍惚了一下,那声音仿佛我妈在隔壁通风橱做饭。

  【注】原版本写的是氮气浓度太高,报警器检测的是氧气,我之前写错了,感谢@萌铁蛋 MnFeN指正

  先说结论:短时间接触液氮并不会冻伤人体。道理其他人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简单的说,液氮的气化点很低,所以在你触摸到液氮之前,液氮会气化一大部分,然后在你手上形成一层膜,然后把你的手和液氮隔开,短时间接触不会造成冻伤。

  但是,千万不要长时间接触液氮,会烧伤的。对,没错,不是冻伤而是会烧伤= =。当你长时间接触液氮,你的皮肤表面温度会下降到很低的地步,然后当液氮气化完了之后,皮肤接触“高温”空气,那么会导致皮肤发热,严重的会造成烧伤。就我自己玩液氮的经验而言,最开始把摸到液氮的时候,会感到受伤很凉爽,时间稍微长一些(10-20秒左右吧),就会感到一些冰,这个时候最好就用凉水冲掉液氮了,否则容易产生危险,当然,我没有作死继续过,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 =。不过亲身经历,短时间接触液氮没有危险。

  1、曾经拿液氮泡过香蕉,拿出来之后会变得非常的坚硬。需要用锤子才能敲碎,注意,是要敲碎!!浸泡时间大概3分钟左右,如果你也想敲碎自己的手,可以试试= =

  2、敲碎的香蕉我吃了= =请原谅吃货本质的我。需要拿牙慢慢咬,尽量不要用舌头舔,会粘住的,我曾经因为吃这个撕破了嘴。最后,味道还不错= =(跑题有点远了啊,喂!)

  3、浸泡过液氮的洋葱拿出来,放在1人高的位置自由下落,你可以看到天女散花版的炸裂!!!

  4、不要觉得短时间接触液氮毫无问题就随便乱搞,据说,只是据说,我校某物理学博士为了验证液氮毫无危险(他觉得莱顿弗罗斯特现象非常的叼!!!),喝了一瓶液氮(简直不能更猛!)。它放豪言说,这样可以验证科学,液氮在食管中时间非常短,根本没危险,结果喝完了就进了ICU了= =食管严重烧伤,抢救回来没有我忘了。反正你如果你想作死,请不要拉上别人= =

  一个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似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但实际上,它并不危险,甚至你把手伸进液氮,几秒之内拿出来,也不会看到你的手冻成一根“冰棍”。这是由于你的手相对于液氮是一个高温的表面,寒冷的液氮遇到炙热的皮肤,不会润湿表面,而是形成一个蒸汽层,阻隔了液氮吸热,这就是“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在很多科普活动中,会经常看到液氮的身影,我们的科普工作者会用液氮来演示各种低温的效果,比如云雾缭绕,比如将各种物体冻成坚硬易碎的模样,甚至你也有得到机会,将手伸进液氮,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近距离感受拉瓦锡魂思梦绕的液体空气中的一部分。

  但千万不要因此就对液氮放下警惕,这毕竟不是我们常温的物质,长时间接触液氮会产生严重的烧伤。现在已有一种“液氮鸡尾酒”,加入液氮营造云雾缭绕的“仙气”。据报道,2012年,英国一名女孩在自己生日会上服用了一杯液氮鸡尾酒,最终导致胃切除。

  人这种娇贵的生物还是太脆弱了,有人曾经尝试过将活鱼在液氮中冷冻,然后取出放置在温水里,奇迹出现了,冷冻的鱼竟然逐渐复苏。

  那么人们自然会继续幻想,鱼都可以冷冻再复苏,那么人呢?从古至今,长生不老就是无数人的梦想,如果不能无限延长寿命,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肉体封存起来,等待后世解封,目睹未来那更精彩的世界,倒也是一个美妙的梦想。更何况目前人类还面临很多不治之症的威胁,如果将患者冷冻,等到科技昌明的未来,他们将不再受病患的困扰。

  人类始终相信自己一定会飞向广阔无垠的太空,在那空旷的一无所有的太空里,人的生命极其渺小,也过于短暂。距离我们最远的太空航行器,飞行了40年还没有完全驶离太阳系,任何人终其一生也耗不起漫长的太空航行。正因此,太空科幻作品里如果没有超光速,乐鱼app大多数都存在人体冷冻的素材。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2001太空漫游》在科幻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影片中,两位主人公和三位处于冬眠状态的科学家飞向木星,却被人工智能计算机杀害。

  三体3中的主人公程心,经过多次冬眠来到未来,毁完人类毁太阳系,最后还丢下小金鱼可能会毁掉宇宙。所以有人说:程心才是故事里最大的死神!

  实际上,人体冷冻技术一直是当今科技最尖端的超级难题,有人把它和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列,堪称科技奇迹。

  人体由细胞构成,细胞从-5℃以下开始冻结,但从0℃到-60℃这个区间,快速增长的冰晶会导致细胞膜损伤,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考虑使用低温抗冻液体取代人体内的水,另一方面则是将温度迅速降到-120℃以下,这已经低于干冰的升华点了,液氮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人体冷冻技术中不可取代的冷却介质。

  到目前为止,冷冻、卵子已经广泛应用于试管婴儿产业,皮肤、角膜等比较小的器官也可以冷冻后再恢复使用。但较大的器官还是非常“娇嫩”,更不用说那充满着亿万神经元细胞的大脑了。在前面冷冻鱼的实验里,鱼在液氮中待的时间毕竟不长,只冷冻了表层,如果放进去足够长的时间,内脏也被冷冻,那是绝对无法复活的。

  我们只有期待,未来人类的智慧能够一步一步解决这一难题!我也希望能够将自己沉浸在液氮里,在时间之河中漂流到未来,等待苏醒的日子,那一定是更美妙的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杜虹,2015年去世,已将大脑冷冻,她是中国第一名“冷冻人”。】

  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汽层的现象,由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

  1756年有一位名叫莱顿弗洛斯特的科学家在一把烧的通红的铁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持续30秒,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水滴能够悬浮起来的原因在于,接触炙热的铁勺后,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一层水蒸汽,把水珠与铁勺隔开,就使得水滴悬浮起来,悬浮起来的水滴暂时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减慢了汽化速度,因此悬浮可以持续30秒,这就是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此现象说明当液体遭遇极度炙热时就将化作一层绝缘的气态防护层。当你用湿手指掐灭蜡烛时正是依靠着这层蒸汽层的保护。只要有充分的条件,人人都可做到这点。

  因此,在身体接触液氮的瞬间会有气化的氮气包裹,因为这层氮气的保护,能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2,液氮的温度很低,看起来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实际上,液氮的比热容很小,挥发速度很快,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比想象的小得多,甚至不如滚烫的开水,接触液氮的感觉像是手放在稍微凉点的水里的那种感觉。

  至于冰桶实验,因为液氮的气化速度很快,所以也不可能像水一样存留在皮肤之上,但之前也没有多少像冰桶实验一样大面积接触液氮的先例。总的来说还是不推荐这样。大部分皮肤接触者也只是飞溅这样的,有的人没事,有的人会起泡。为什么会起泡,因为本质上是烧伤而不是冻伤,多谢楼下的修正。但是敢从头上浇下去的,还没见过,也不敢论断,因为脸部皮肤相对其他部位实在娇嫩。

  3,本身大多数人都被超低温给吓到了,其实液氮没有什么危险的,本身也无毒,因为空气中七成都是氮气。现在更是用来做分子料理,以及医学上用超低温来去除黑痣。

  上过物理实验的都知道,液氮洒到的皮肤上不会冻伤,在接触皮肤之前就汽化了;但是千万别大量洒到贴身衣物上,液氮会被织物吸收然后大量带走热量。

  但是玩液氮有一个潜在的危险,低温氮气会在低处聚集引起窒息,有报道一帮墨西哥人在没放水的泳池开party玩液氮玩脱线了,放翻一片。

  额,我天天都是带一层乳胶手套直接从液氮里捞EP管的啊。伸进去迅速拿出来就可以了。感觉还不如沸水呢,裸手没试过,应该是不行的,裸手拿-70度的干冰是很疼的,瞬间就非常疼容易受伤。液氮也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也没关系,因为瞬间就成气体了,和热油不一样,不会一直在一个地方持续作用。所以在科研中液氮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试剂,甚至不能算的上试剂,只是算是普通的气体(发票开的都是气体发票),除非你搞一池子然后跳进去洗,短暂接触没什么巨大危险。

  在那青葱的高中时代,某次物竞实验培训,内容是测定铜or某种金属丝的电导率-温度曲线,用到了液氮。俺闲得蛋疼,用左手食指指尖戳了一下刚从保温瓶里倒出来的液氮表面。。。

  当时没啥特别,就觉得凉飕飕的,然后皮肤表面变得很湿润很白,就像在水里泡了很久的样子,还略有些发热的感觉。

  第二天醒来一看,接触过液氮的皮肤(大约有0.2平方厘米)发黄变硬,完全丧失了弹性和光泽(= =)

  道理大家都说了,简单的说就是液氮在体表气化可以隔热,所以短时间不会产生特别强烈的流体热交换。

  在常压下,液氮温度为-196℃;1立方米的液氮可以膨胀至696立方米 21°C的纯气态氮。在工业中,液态氮是由空气分馏而得。先将空气净化后,在加压、冷却的环境下液化,借由空气中各组分之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含量:高纯氮≥99.999%;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缺氧窒息。

  俄罗斯34岁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Anton Konovalov)将液氮淋到身上,当液氮浇到头上后,科诺瓦洛夫没有被冻成冰人,他只是简单地摇了摇头。液氮临身不会让人体冻僵,因为被倒在人体上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就会生效。所谓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指,当液体倒在温度高于其沸点的表面上时,液体就会产生一层绝缘蒸汽,阻止液体与表面直接接触。也就是说,由于液氮温度太低,当其与人类皮肤接触时,巨大温差导致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发挥作用,液氮只是掠过人体表面。

  医院的皮肤科冷冻治疗疣(俗称瘊子)使用的就是液态氮,皮肤表层会被“冻死”,但治疗的时间也有1到2分钟的样子。

  没事,真可怕的是零下八十度冰箱,我们先把菌种什么的放到液氮里浸一下,再放冰箱里。忍不住会去舔冰箱内壁,还好实验室有温水。

  在实验室经常可以玩液氮的呀~~我的感觉是,超级超级冷,像把手伸进液氮这种事我是干不出来的(゚o゚;;每次接触装液氮的容器,都是先戴一层普通橡胶手套、再带一层搬砖用那种厚手套、再套一层橡胶手套。可就算里三层外三层也还是好冷啊!

  有一次在倒液氮时不小心倒到脚上...只有一滴,但是还是感觉到了灼痛,还好没大碍~我们学校要接液氮来用,是要用一根管子倒出液氮的,像开水龙头那样,接着接着整根管子都结冰了,拿出来的时候要小心,否则真的会断......而且橡胶手套放进液氮再拿出来就变的特别脆了....所以把手放进液氮很久再拿出来砸真的是会碎的啊!(゚д゚)

  去年呆过一间实验室,直接将多余的液氮往柜子附近倒~据说可以杀死小虫子并且能保存全尸!

  还曾经将速溶咖啡装在乐扣那种碗里,放入一大桶液氮再摇晃摇晃~碗旁边出现一层白白的~据说是里面的脂质都出来了,然后那咖啡喝起来!炒鸡香!!又是相当冰冻的!一个字:炒鸡好喝!而且貌似可能是我这辈子喝过最贵的咖啡了....(别说了可能会被赶出科学界了)

  //更改一下呀,当时(一年前)被学长欺骗了,以为液氮很贵!!现在发现才1块钱1升~不过记忆里很好喝呢~大家可以试试呀(≧∇≦)